一、问:近年来,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,大力推进教育民生工程,请介绍一下我市在校舍设施建设方面的情况。
答:2017年,在校舍设施建设方面,我市主要组织实施了解决大班额续建工程、校舍抗震加固和幼儿园建设三项工程。一是建设完成新一中、新一小、二中扩建、斥山完小和石岛湾小学5处解决大班额工程项目,下半年全部投入使用;二是稳步推进校舍抗震加固工程,实施了埠柳29中、夏庄20中等8所学校14栋校舍加固,以及第二实验中学、荫子11中等4所学校5幢教学综合楼拆除重建工程;三是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,实施了新实验小学幼儿园、第二实验幼儿园、桃园街道幼儿园、马道中心幼儿园等13处幼儿园的新建和续建工程,进一步改善了办园条件。
二、问: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总结表彰大会召开后,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行动,我们教育系统在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方面都有哪些工作思路?
答:创城永远在路上。新的一年,在推进文明城市常态化建设方面,我们一是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。组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切实提高师生队伍文明素质,打造“校园文明窗口”新形象。深化“学高为师、德高为范”活动,强化师德师风建设,以良好的师德师风,带动优良学风教风形成。加强家校沟通,发挥学校文明建设主阵地作用,继续深化“小手拉大手,文明一家人”系列活动,让文明走进千家万户。二是广泛开展文明典型评树。以先进典型为引领,通过媒体宣传、座谈会、报告会等方式,大力弘扬优秀事迹;利用教师节、行风建设月等重要节点,深化推进典型评树,开展年度 “最美教师” 评选,发挥先进集体、先进人物的辐射带动作用,号召全市广大教师自觉寻标、对标,争当教育领域践行新理念的排头兵。三是大力推进志愿活动普及。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升华思想道德的引擎,在全系统开展“弘扬志愿服务精神、深化文明城市提升”为主题的文明值勤、扶学助困、爱心捐助等志愿服务活动,使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广大教师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。注册成立“荣成市中学生志愿者协会”,组织引导中学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,体现青少年特有的志愿服务风采魅力。
三、问: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上,府新小学取得全国冠军的优异成绩,请介绍一下我市校园航模科技活动的开展情况和今后打算。
答:我市校园航模活动起步较早,发展基础较好。目前,全市45所义务教育学校均开展航模活动,成立校级航模社团75个,社团学生超过1300人。2017年,我们全面深化校园航空科普活动,参与举办了“唱响蓝天—全国航空科普季启动仪式”,协助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大赛,还参加了教育无人机比赛,创建了1所“全国航空特色学校”、5所“山东省航空特色学校”。元旦前,我市组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,府新小学夺得小学组全国冠军,三名队员获得个人赛一等奖;蜊江中学取得初中组团体二等奖,四名队员获得个人赛一等奖。2018年,我们将继续推广深化校园航空科技活动,一是普及航空科技知识,纳入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,通过邀请专家讲座、组织观看视频、开设校本课程等途径,普及航空航天知识,激发学生对航空科技的热情。二是壮大学生航模社团,在全市中小学推广普及无人机航模活动,成立无人机航模社团组织,培养学生的组装能力、操作水平、手脑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等。三是举办中小学生航模比赛活动,以赛促练,展示航空科普教育成果。四是开展航空科普月活动,以“普及航空知识,传播航空文化”为目标,营造航空科普文化氛围,为我市承办2018年“全国无人机大赛”创设良好人文环境。
四、问:2017年,我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工作,评选表彰了首届“永怀教育奖”,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。
答:为弘扬荣成籍科学家郭永怀烈士的精神和风范,推进教育创新发展,歌尔集团捐资设立了“永怀教育奖”。去年以来,市教育局围绕落实《荣成市“永怀教育奖”评选管理办法》,制定了《关于弘扬“永怀精神”推进教育创新的实施方案》,把教育创新放在更高的位置,围绕能力素养、科技发明、教学研究、课程资源、机制创新等方面,大力倡导教师全员创新,岗位创新,在解决问题中创新。经过广泛宣传发动和自下而上层层申报筛选,全市中小学共确立创新研究项目952项,重点研究项目220项。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团队,经过两轮入校指导和初评初选,从学校重点项目中评选出84个教育系统“创新成果奖”,并推荐30个优秀成果参加“永怀教育奖”评选,经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评审,授予20个项目为首届“永怀教育奖”。下一步,我们将以“永怀教育奖”获奖项目的推广应用作为新起点,把创新作为主旋律,继续研究发展优势项目,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
五、问:2017年,市里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了民生实事,教育系统在这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实效性工作?
答:去年以来,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。一是重点加强我市心理教师队伍建设,启动实施了“十、百、千”心理教师三年培养计划(就是培养10名心理名师、100名心理骨干、1000名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骨干班主任和学科教师),已组织350名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,全力培养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。二是成立了荣成市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,下设心理咨询室、心理活动室、心理测评室等多个专业功能室,开展专题讲座、个案心理疏导及团队心理辅导等活动,帮助未成年人进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,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。三是坚持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,通过学科教学渗透、学生管理渗透、校外活动渗透等途径,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。全市中小学都设立了心理辅导室,建立学生个别辅导档案。每学期初,利用心理软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工作,依据普查情况,对筛查出的问题学生进行定期跟踪辅导,重点关注单亲、随迁、留守等特殊学生群体,及时干预疏导。每年5月和10月开展“心理健康教育月”活动,针对入学衔接、中高考辅导、青春期教育、生涯规划等热点话题,开办教育大讲堂,举办学生团体辅导讲座,年培训50多场次、培训人数达到2万多人次。四是开设家长课堂,建立家校联系QQ群、微信群,多渠道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,协助家长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,实现家校合力,共同呵护学生健康成长。五是组织心理咨询师、志愿者等,通过走进社区、服务到家的方式,扩大心理健康辅导的覆盖面。比方说,去年5月,组织13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的骨干教师到世纪广场,围绕家庭教育、考前心理等问题为有需要的家长和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,取得了较好效果。
六、问:现在,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和社会的重视,请介绍一下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状况。
答:近年来,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,去年教师节期间,江书记亲自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座谈会,了解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商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,制定出台了《荣成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(2018-2020年)》,坚持政府主导,突出公益普惠,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,提升学前教育服务水平。一是加强公办园建设。新建幼儿园21所,增加学位8000多个。目前结合棚户区改造建设的3所小区配套园即将投入使用。全市公办园比例达70.4%,普惠园比例达85.2%,省示范园比例达47%,威海市级示范园比例达82.7%。二是加强幼儿教师配备。近几年加大了在编教师补充力度,共招考在编教师38名,在公办教师不能及时足额补充到位的情况下,又制定了《公办幼儿园非在编幼师招聘方案》,近两年共招录91名年轻非在编教师,充实幼师队伍。三是全面提高教师素质。启动了师德提升工程、基本功夯实工程、名师带动工程和园长提升工程,将民办园教师纳入师资培训体系,通过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等方式提升教师素质,有7名园长获得省百优精英园长称号。四是加强监督管理。教育局联合公安、卫生、食药监、物价、建设等部门,不定期对幼儿园的安全、卫生防疫、收费、教育教学行为等进行专项或综合督查;严格年检制度,对严重违规行为纳入征信体系管理,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。
七、问:教育惠民政策涉及千家万户,2017年,我市实施了哪些教育惠民政策,是怎样做到精准落实的?
答:2017年,我市实施了学前教育政府助学金、普通国家高中助学金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、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午餐补助、乘车补助、学生装补助等12项惠民政策,全年共发放各项教育惠民政策资金1536万元,受益学生3.22万人次;发放师生大病救助资金25.75万元,救助大病困难师生76人;发放特殊教育学生资助54.4万元,受益学生136人;拨付中小学生实践活动补助金156万,受益学生1万多人;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合同金额138.01万元, 受益学生168人。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发放全部严格按照个人申请、级部评议表决、学校评议表决、校内公示、教育局审核公示、资金发放的操作流程,保证资金运作的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。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支持,加大对贫困生、残疾儿童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的扶助力度,保证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上起学、上好学。
八、问:近年来,我市致力于打造“智慧城市”,对接“智慧城市”建设,我们的“智慧教育 ”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?
答:建设智慧城市是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高端切入点,市教育局围绕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,主动对接,积极作为。根据威海市智慧教育实施方案中对校园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标准,我们制定了《荣成市教育网络升级改造实施方案》,规划总投资2000多万元,分三年对全市学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,达到威海市教育网络升级改造标准。另外,去年还投入180万元,增加9所智慧课堂试点学校,加大对智慧云平台的管理使用,探索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管理的深度融合,市教育局被授予“山东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”。下一步,我们将依托智慧荣成综合管理平台,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,提供充足的教育信息和网络课程,方便师生利用手机、电脑、电视、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,开发优质教育资源的推送、点播、直播等学习功能。